2)51 洱海弓鱼_影综:开局偶遇许红豆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钓)

  “小孩子们都去烧火了,一会儿你没有钓鱼来怎么办?”

  许红豆点点头,轻声问道。

  “我告诉你啊,洱海有个传说,你不要跟别人讲。”

  风利东看着她可爱的样子,忍不住想逗逗她。

  许红豆一脸认真地点点头,凑近了耳朵,眼神充满了期待。

  “只要船有那沉鱼落雁的美女,鱼儿就会自动咬钩,一会儿你到船尾去站着,不会钓不鱼的。”风利东在耳边轻轻说道。

  “扑哧,呸,你就坏吧,我把你扔水里做鱼饵去。”

  许红豆翻了个白眼,哪里不知道自己被耍了。

  但旋即又忍不住乐出了声。

  风利东从船舱中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鱼竿和独门调配的鱼饵,来到了船尾的甲板。

  谢之遥和阿亮他们已经在这里坐着小马扎钓鱼了。

  “怎么样?还是空军呢?”

  风利东走过去看了看他们的桶,毫不留情地嘲讽道。

  “哈哈哈,大哥还说要给我钓个弓鱼吃呢,连个鲫鱼都钓不来。”

  谢之远哈哈大笑着补刀。

  “刑啊!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呢?也太敢想了你?”

  风利东瞪大眼睛,状若吃惊地问道。

  他怎么不知道谢之遥还有这“雄心壮志”?

  弓鱼是大理独有的特产,是洱海对大理百姓的恩惠,是一种美的象征。

  也是洱海人的一种生存情结,对和谐生态环境的一种眷恋。

  关于“弓鱼”,有一个美丽的传说:

  在每年春季月圆之际,这种鱼类会成群结队跃出水面,鱼体会弯曲成弓形,形成“弓鱼奔月”的盛景。

  弓鱼早在唐代就作为贡品远送长安,故又有“贡鱼”之称。

  有诗赞曰:“内腹含琼膏,圆脊媚春酒”。

  但可惜过去的岁月中。

  洱海生存的百姓恃宠而骄,过度地索取着洱海“母亲”的恩惠。

  六十年代还能用汽车把腌制好的成吨成吨弓鱼,从滇缅公路运到昆明发往各地。

  现在洱海弓鱼已经是濒危鱼类了。

  完全野生的洱海弓鱼几乎捕捞不到了。

  渐渐成为洱海沿岸居民留在舌根深处的味道,留在记忆中的乡愁。

  目前存在的洱海弓鱼大多是人工繁殖的产物,数量以及品质同野生弓鱼相比大大不如。

  正如哲人所说:“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。”

  风利东犹记得小时候他最爱吃的一道菜就是牛奶弓鱼。

  这是一道白族的名菜,也是他记忆中阿公阿奶的味道。

  但现在洱海最多的鱼类都是外来经济品种,诸如太湖银鱼、西太公鱼、鲫鱼、鲢鱼、鲤鱼等。

  风利东也没有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就调配弓鱼饵料。

  抛下挂着银鱼饵料的鱼钩便静静地等待起来。

  这个外来品种也是饱受争议的。

  不可否认它给洱海渔民带来了丰裕的渔获,但同时也破坏了洱海本土渔业的生态。

  几个女孩子也走了过来,各自拿着鱼竿有模有样地垂钓了起来。

  不时有运气好的人欢呼雀跃着拉起鱼钩。

  然后把一条条肥硕的鱼儿从鱼钩摘下来,扔进等候多时的水桶。

  PS:求求数据吧,大哥们,赏点票吧。

  五一看书乐翻天!充100赠500VIP点券!

  (活动时间:4月29日到5月3日

  $(\".noveContent\").last.addClass(\"halfHidden\");setTimeout(function{$(\".tips\").last.before(\"点击继续阅读本更多精彩内容,接着读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ii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